初读之四:“吉凶生”、“变化见”的辨析
1.《周易·系辞上传》开篇的四、五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二句与前三句的区别,表现为前半句的字数,由四个字增加为八个字。但仍然指及的是天地自然,然而,突出的“类聚、群分”和“天象、地形”。后半句仍讲的是《易经》卦爻,然而突出的是卦爻“吉凶”的由来和阴阳的“变化”。
2.第四句的前半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乃是成语“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本源。“方”在古文中有多义,此处作“人”解。“类聚”和“群分”通义,仅是修辞意义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可代换。人以群分,其义侧重于善,强调的是好人总愿意和好人为伍,决不与坏人同流合污;物以类聚,其义侧重于恶,比喻坏人总是狼狈为奸,勾结在一起干坏事。全句可译成:因人间善恶之存在,《易经》卦爻的占筮,就产生了吉凶之断。即吉凶是由人的德行善恶决定的。
3.第五句是前四句的小结。前半句中“在天成象”之“象”,“在地成形”之“形”,两字通义。我们常用的“形象”一词源出于此。“天象”与“地形”无须分别解释,《易经》对之总称“物象”,即天地万物之间相因变化之现象,有形之实象如:天、地、日、月、山、泽,无形之虚象如:风、雷。上述八种基本自然现象见之于《易经》的相应八卦(三爻卦):乾、坤、离、坎、艮、兑和巽、震。而这八卦又依天地万物变化之法则,上(外)下(内)卦不同重合成六爻卦,兼之卦爻阴阳动变,而演绎成六十四卦,则从总体上反映了天地万物变化的诸种现象。全句可译成:《易经》卦爻之阴阳动变(意象),源于并象征着天地万物之间相因变化的诸种现象(物象)。请对照阅读我于一月二十三日上传的《〈周易〉六十四卦图》。
4.这开篇五句是《周易·系辞传》的纲要,让我们再一起净心朗读几遍经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5.请再看一下我的粗浅译文:天高远为阳,地低近为阴,二者本为阴阳相生的实体。故《易》中的纯阳卦,因此命名为乾,以示天;纯阴卦因此命名为坤,以示地。天地万物,是以其在空间各自高低上下的位置,来分布排列的,故《易》中各卦及卦中各爻,亦是凝含此理,而定其前后内外序列的。运用天地万物动静变化中阴阳相济的常理,就可对《易经》中卦爻刚柔相推而生的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因人间善恶之存在,《易经》卦爻的占筮,就产生了吉凶之断。即吉凶是由人的德行善恶决定的。总之,《易经》卦爻之阴阳动变(意象),源于并象征着天地万物之间相因变化的诸种现象(物象)。
6我相信:初读《周易·系辞传》的年轻学友,在此基础上,再去比较阅读各家同类相关译文,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让我们以淡定、沉潜共勉吧!
《易经*系辞》辨析
初读之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辨析
初读之二:“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辨析
初读之三:“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的辨析
初读之四:“吉凶生”、“变化见”的辨析
初读之五:第一章思路的辨析
初读之六:“刚柔相摩”的辨析
初读之七:“八卦相荡”的辨析
初读之八:“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的辨析
初读之九:“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的辨析
初读之十:“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辨析
初读之十一:“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的辨析
初读之十二:“乾易坤简”的辨析
初读之十三:“天下之理得,成位乎其中”的辨析
初读之十四:第一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十五:“圣人设卦”的辨析
初读之十六:“观象系辞焉”的辨析
初读之十七:“明吉凶”、“生变化”的辨析
初读之十八:“吉凶得失”与“悔吝忧虞”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十九:“变化·进退”与“刚柔·昼夜”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一:“君子学《易》,玩索而得”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二:《系辞上传》第二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二十三:“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四:“失得也;小疵也;补过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五:“爻者,言乎变者也”与“贵贱者存乎位”关系的辨
初读之二十六:“彖者,言乎象者也”与“齐小大者存乎卦”关系的
初读之二十七:“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与“辨吉凶者存乎辞”关
初读之二十八:“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与“忧悔吝者存乎介”
初读之二十九:“无咎者,善补过也”与“震无咎者存乎悔”关系的
初读之三十:“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的
初读之三十一:《系辞上传》第三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三十二:“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三:何以“知幽明”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四:何以“知死生”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五:何以“知鬼神”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六:何以“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七:“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八:“旁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九:“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的辨
初读之四十二:《系辞上传》第四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四十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四:“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五:“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六:“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七:“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四十八:“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四十九:“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五十:“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一:“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二:“占”、“事”、“神”的含义及其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三:《系辞上传》第五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五十四: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上)
初读之五十五: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中)
初读之五十六: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下)
初读之五十七:《系辞上传》第六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五十八:“《易》其至矣乎”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九:“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的辩析
初读之六十一:“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二:“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三:《系辞上传》第七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六十四:静态的象。
初读之六十五:动态的爻
初读之六十六:敬慎的心
初读之六十七:谋定的行
初读之六十八:中孚卦九二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六十九:孔子对中孚卦九二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同人卦九五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一:孔子对同人卦九五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二:大过卦初六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三:孔子对大过卦初六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四:谦卦九三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五:孔子对谦卦九三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六:乾卦上九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七:孔子对乾卦上九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八:节卦初九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九:孔子对节卦初九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八十:解卦六三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八十一:孔子对解卦六三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八十二:《系辞上传》第八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八十三:天地之数的由来
初读之八十四:爻卦之数的由来(上)
初读之八十五:爻卦之数的由来(下)
初读之八十六:数显德行可佑神
初读之八十七:《系辞上传》第九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八十八: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初读之八十九:至精知来物
初读之九十:参伍以变之蕴义
初读之九十一:错综其数之内涵
初读之九十二:至变乃《易》之髓
初读之九十三: 至神在寂应
初读之九十四:《易》之特色: 极深、研几、唯神也。
初读之九十五:《系辞上传》第十章古义另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