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命 > 周易算命 > 易学书籍 > 易经*系辞辨析 > 初读之八十六:数显德行可佑神

初读之八十六:数显德行可佑神

栏目:易经*系辞辨析 时间:2019-08-03 03:16:01 阅读:70

初读之八十六:数显德行可佑神

1。本文解读《周易·系辞上传》第九章的末段:“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本文解读较有难度,请未读过《系辞传》的朋友,由此略过直接看最后一段(即第8段)综合译文,以免过多占用您的宝贵时间。

2.“四营而成易”,东汉荀爽先生云:“营者,谓七(少阳)八(少阴)九(老阳)六(老阴)也”。(明代来知德先生解读此句时说:“‘营’者,求也,四营者,以四而求之也。如老阳数九,以四求之,则其策(根)三十有六;老阴数六,以四求之,则其策二十有四;少阳数七,以四求之,则其策二十有八;少阴数八,以四求之,则其策三十有二。阴阴老少六爻之本,故曰“四营而成易”。东汉末陆绩先生说:“分而为二以象两,一营也。挂一以象三,二营也。揲之以四以象四时,三营也。归奇于扐以象闰,四营也。谓四度营为,方成易之一爻者也”。(明代藕益法师解读此句时说:“以表一念一法之中,必有生住异灭四相。三变成一爻,以表爻爻各具三才(天人地)之道。”

3.“十有八变而成卦”,因三变成一爻,一卦为六爻,故十八变(3×6)成一卦,此处之“卦”,当指六爻卦,即别卦、重卦、大成卦。来知德先生指出:“六爻以表三才各有阴阳。十八变以表三才各各互具而无差别”。

4.“八卦而小成”,八卦是三爻卦,即经卦、单卦、小成卦。隋唐侯果先生说:“谓三画成天地、雷风、日月、山泽之象,此八卦未尽万物情理,故曰“小成”也。南宋朱熹对此注释:“谓九变而三画,得内卦也”。

5.“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三国虞翻先生注释为:“‘引而伸之’之义:是将象征天人地的三爻卦,重迭成六爻卦,上五为天位,四三为人位,二初为地位,即六十四卦中的八纯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触类而长之’之义:是将八纯卦变动为六十四卦。‘天下之能事毕’之义:即‘言乎迩(当近解)则不御(当牵制解),言乎远则不御,言乎天地之间则备(当全、尽解)矣’是也”。明藕益法师则认为:“八可为六十四,不过引而伸之也。三百八十四爻以定天下之吉凶,是在触类而长之也。至于触类而长,则一一卦,一一爻,皆可断天下事,而裁成辅相之能事无不尽矣”。清康熙年间李光地先生则认为四千九十六卦(64×64),“彼此相触,或相因以相生,或相反以相成,其变无穷,则义类亦无穷,故曰触类而长之。如此则足以该事变而周民用,故曰天下之能事毕”。

6.“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仅北宋程颐先生注释此句时,曾采用了六种不同的说法(“又曰”),就莫说诸家之释之多了,限于篇幅就择以诸要,自揣成文:本章的主题是爻卦之数的由来,占筮之法的功用,本句的解读当紧扣这主题来进行。此句中的“道”,如来知德先生所说,是“吉凶、消长、进退、存亡之道,即天下能事之理”。“此道隐于无,不能自显,惟有筮卦之辞,则其理昭然于人”。然筮卦之辞源于筮卦之数(大衍之数)的变化,而此爻卦之数的变化,又源自天地之数的变化,即阴阳的变化。当知人自身亦在阴阳变化之中,人能通过数的变化去感知阴阳(道之用)的变化,但是难以测定阴阳变化后面(道之体)的真相究竟的(物理学家海森堡研究物质基核时提出“测不准原理”;量子学大师玻尔针对光学上的波粒二象性,提出了“互补理论”)!故《系辞》作者称“阴阳不测之谓神”。如何去体悟这个“神”呢?回答是“神德行”。陈玉森(已故)、陈宪猷先生在《周易外传镜铨》中,按王夫之先生原意,译作是“修养德行之意”。古代的占筮之法,不仅是通过大衍之数的变化,来显示吉凶、消长、进退、存亡之道的变化,而且还要求占者效法天地,修养德行,用心体悟,面对上述变化该如何去趋避的潜在道理。若能如此思而行之,就足以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应对自如、迎刃而解(古之酒礼,宾客敬主人酒为“酢”,主人敬宾客酒为“酬”。句中乃引申为阳唱阴和、变化相配之意。),就足以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相辅相存、融为一体。

7.“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有说此句,当为第十章之首)。句中之“变化”,名为“大衍之数”在“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的变化,实为阳化为阴、阴变为阳之“道”也!南宋董铢先生说:“道者本然之妙,变化者所乘之机,故阴变阳化,而道无不在。两在故不测(阴阳不测之谓神),故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孔子在此嗟叹:知道者必能知神,惜非常人所能做到的呀!(藕益法师说:“若知变化之道,则无方之神,无体之易,皆现于灵知寂照中矣”)。

8.将本段综译成今文,是否可这样表述:

占筮时,每变按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步骤,历经三变,所得七(少阳)、八(少阴)、九(老阳)、六(老阴)四数,方能得一爻,以表爻爻各具三才(天人地)之道。

因三变成一爻,一卦为六爻,故十八变(3×6)成一卦。六爻以表三才各有阴阳,十八变以表三才各各互具而无差别。

八卦是三爻卦,而三爻卦仅象征天(乾)地(坤)、雷(震)风(巽)、日(离)月(坎)、山(艮)泽(兑),此八卦未尽万物情理,故曰“小成”也。南宋朱熹对此注释:“谓九变而三画,得内卦也”。

将象征天人地的三爻卦,重迭成六爻卦,上五为天位,四三为人位,二初为地位,即六十四卦中的八纯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进而将八纯卦变动为六十四卦或四千九十六卦(64×64)。它们彼此相触,或相因以相生,或相反以相成,其变无穷,则义类亦无穷。其每一卦,每一爻,皆足可断天下人事之吉凶、消长、进退、存亡。

此吉凶、消长、进退、存亡之道,隐于无,不能自显,惟有筮卦之辞,可将其理昭然于人,然筮卦之辞源于筮卦之数(大衍之数)的变化,而此爻卦之数的变化,又源自天地之数的变化,即阴阳的变化。当知人自身亦在阴阳变化之中,人能通过数的变化去感知阴阳(道之用)的变化,但是无法测定阴阳变化后面(道之体)的真相之究竟,故《系辞》作者称“阴阳不测之谓神”。如何去体悟这个“神”呢?这就要求人们效法天地,修养德行,用心体悟,面对上述变化该如何去趋避的潜在道理。若能如此思而行之,就足以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应对自如、迎刃而解,就足以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相辅相存、融为一体。

名为“大衍之数”在“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的变化,实为阳化为阴、阴变为阳之“道”,此道、此神,皆现于(佛家所说的)“灵知寂照”中,若无“净修内证”的功夫,是难以体悟到的!故冠以孔子之名嗟叹说:知道者必能知神,惜非常人所能做到的呀!

《易经*系辞》辨析 
 

初读之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辨析

 

初读之二:“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辨析

 

初读之三:“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的辨析

 

初读之四:“吉凶生”、“变化见”的辨析

 

初读之五:第一章思路的辨析

 

初读之六:“刚柔相摩”的辨析

 

初读之七:“八卦相荡”的辨析

 

初读之八:“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的辨析

 

初读之九:“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的辨析

 

初读之十:“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辨析

 

初读之十一:“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的辨析

 

初读之十二:“乾易坤简”的辨析

 

初读之十三:“天下之理得,成位乎其中”的辨析

 

初读之十四:第一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十五:“圣人设卦”的辨析

 

初读之十六:“观象系辞焉”的辨析

 

初读之十七:“明吉凶”、“生变化”的辨析

 

初读之十八:“吉凶得失”与“悔吝忧虞”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十九:“变化·进退”与“刚柔·昼夜”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一:“君子学《易》,玩索而得”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二:《系辞上传》第二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二十三:“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四:“失得也;小疵也;补过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五:“爻者,言乎变者也”与“贵贱者存乎位”关系的辨

 

初读之二十六:“彖者,言乎象者也”与“齐小大者存乎卦”关系的

 

初读之二十七:“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与“辨吉凶者存乎辞”关

 

初读之二十八:“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与“忧悔吝者存乎介”

 

初读之二十九:“无咎者,善补过也”与“震无咎者存乎悔”关系的

 

初读之三十:“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的

初读之三十一:《系辞上传》第三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三十二:“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三:何以“知幽明”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四:何以“知死生”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五:何以“知鬼神”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六:何以“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七:“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八:“旁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九:“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的辨

 

初读之四十二:《系辞上传》第四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四十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四:“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五:“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六:“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七:“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四十八:“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四十九:“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五十:“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一:“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二:“占”、“事”、“神”的含义及其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三:《系辞上传》第五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五十四: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上)

 

初读之五十五: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中)

 

初读之五十六: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下)

 

初读之五十七:《系辞上传》第六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五十八:“《易》其至矣乎”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九:“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的辩析

初读之六十一:“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二:“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三:《系辞上传》第七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六十四:静态的象。

 

初读之六十五:动态的爻

 

初读之六十六:敬慎的心

 

初读之六十七:谋定的行

 

初读之六十八:中孚卦九二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六十九:孔子对中孚卦九二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同人卦九五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一:孔子对同人卦九五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二:大过卦初六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三:孔子对大过卦初六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四:谦卦九三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五:孔子对谦卦九三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六:乾卦上九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七:孔子对乾卦上九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八:节卦初九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九:孔子对节卦初九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八十:解卦六三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八十一:孔子对解卦六三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八十二:《系辞上传》第八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八十三:天地之数的由来

 

初读之八十四:爻卦之数的由来(上)

 

初读之八十五:爻卦之数的由来(下)

 

初读之八十六:数显德行可佑神

 

初读之八十七:《系辞上传》第九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八十八: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初读之八十九:至精知来物

 

初读之九十:参伍以变之蕴义

初读之九十一:错综其数之内涵

 

初读之九十二:至变乃《易》之髓

 

初读之九十三: 至神在寂应

 

初读之九十四:《易》之特色: 极深、研几、唯神也。

 

初读之九十五:《系辞上传》第十章古义另译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