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命 > 周易算命 > 易学书籍 > 易经*系辞辨析 > 初读之二十二:《系辞上传》第二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二十二:《系辞上传》第二章古义另译

栏目:易经*系辞辨析 时间:2019-08-03 03:15:38 阅读:79

初读之二十二:《系辞上传》第二章古义另译

原文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译文:

1.古之圣人,乃指闻声知情、通达事理,具杰出睿智、能大而化之,受万人景仰之君子。

2.圣人是通过“设卦”、“观象”、“系辞”来作《易》的。《易经》本是一部占筮之书,占筮是通过计数蓍草(茎)数目的变化,得出爻象和卦象的。

3.圣人“观象”,即分析卦象爻数及其变化所显示的象征意义,来推断所占的自然、社会与人事之实象及变化的未来吉凶。

4.此推断之“辞”,即《易经》的文字系统,卦辞是解释整体卦象的辞句,阐释卦的整体形状及其意义,其文系于卦象之下;爻辞是解释爻象的辞句,分别阐释六爻的意义,其文一般系于卦辞之后。

5.所系之“辞”,是用以明示未来之吉凶的,它是以刚柔相推之理来阐明卦爻何以有吉凶变化的原因。

原文: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译文:

1.此段文字是前句的延伸,阐述圣人作《易》中是如何明示吉凶,揭示变化原因的。

2.南宋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解说“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时指出:“盖吉凶相对,而悔(悔恨、悔改自已之过失)吝(骄吝、吝惜、计较不舍自已之利益)居其中间。悔自凶而趋吉,吝自吉而向凶也。”

3.这里有两个循环。一是“吉凶悔吝”,“吉”了便是“吝”,“吝”了便是“凶”,“凶”了便是“悔”,“悔”了便是“吉”,“吉”了又“吝”,“吉-吝-凶-悔”,周而复始。二是“失得忧虞”,失了便是忧,忧了便是得,得了便是虞,虞了便是失,失了再忧,“失-忧-得-虞”,循环往复。(网易博友—片冰心语)。

4.可见,圣人在卦爻占辞中所说的“吉凶”,是人们行事中循道顺德或背道逆德与否的象征;“悔吝”,是人们忧虑自已过失致悔、还是患得患失致吝的象征。

原文: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译文:

1.上句中的“吉凶”、“悔吝”是卦爻辞,本句中的“变化”、“刚柔”则指的是卦爻象,是圣人之所以系“吉凶”、“悔吝”辞的由来。

2.朱熹对此注释为:“柔变而趋于刚者,退极而进也。刚化而趋于柔者,进极而退也。既变而刚,则昼而阳矣。既化而柔,则夜而阴矣。”

3.显然,这里说的是卦爻象的刚柔变化,它不仅包括阴阳二爻的互变,还包括卦中各爻上下往来(由上到下为来,由下至上为往)、内长外消(内卦为长,外卦为消)。是它决定了与卦爻象变化相应的“吉凶”、“悔吝”的卦爻辞,是权衡行事中进退的象征,如同它象征昼夜阴阳交替互变一样。

原文: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译文:

1.“六爻之动”讲的是:处在天(五、上爻)人(三、四爻)地(初、二爻)不同位置上的阳爻与阴爻的变动,即占卜时,阴爻变阳爻,阳爻变阴爻。六爻在卦中不同位置的阴阳变动,其卦爻辞吉凶含义亦有不同解释。

2.《易传》把天体运行变化的过程和法则,称之为“天道”,喻之阴与阳,相应于天位;把地球上万物生长变化的法则,称之为“地道”,喻之柔与刚,相应于地位;把人类社会活动的法则,称之为“人道”,喻之仁和义,相应于人位。所以,“三极之道”(亦称三材之道),说的是天道、地道和人道相融一体之道!

3.总之,《周易》六十四卦,每卦中六爻在其地位`、人位、天位的阴阳变动,均蕴涵着天地自然、人类社会为—体的运动普遍法则,即天道、地道和人道融一的阴阳之道。

原文: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安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译文:

1.这是“言君子学《易》之事”(朱熹之语)。

2.君子之所以能处于平稳安定的状态,是因为他的行为举止,遵循了《易经》卦序和爻序中所揭示的,天地万物相链接的序列、社会、人生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人际关系的秩序 ;君子乐意反复揣摩练习的是, 卦爻辞中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及其如何做人处事的道理。

3.此处之“安”相对于“动”,当作静解。君子处于平稳安定之静态时,当结合六十四卦卦象及其各爻之象,反复研习相应的卦爻辞中蕴含的融天人地与一体的阴阳之理;君子处于疑惑待决之动态时,可采用起卦的方法,来审察所占人事之未来吉凶。

4.按“天人合一”的理念,自助即天佑!人类只有自已学习、践行《易》理,以天地大公之德,行社会大同之路,方能得吉而无不利!

《易经*系辞》辨析 
 

初读之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辨析

 

初读之二:“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辨析

 

初读之三:“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的辨析

 

初读之四:“吉凶生”、“变化见”的辨析

 

初读之五:第一章思路的辨析

 

初读之六:“刚柔相摩”的辨析

 

初读之七:“八卦相荡”的辨析

 

初读之八:“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的辨析

 

初读之九:“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的辨析

 

初读之十:“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辨析

 

初读之十一:“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的辨析

 

初读之十二:“乾易坤简”的辨析

 

初读之十三:“天下之理得,成位乎其中”的辨析

 

初读之十四:第一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十五:“圣人设卦”的辨析

 

初读之十六:“观象系辞焉”的辨析

 

初读之十七:“明吉凶”、“生变化”的辨析

 

初读之十八:“吉凶得失”与“悔吝忧虞”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十九:“变化·进退”与“刚柔·昼夜”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一:“君子学《易》,玩索而得”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二:《系辞上传》第二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二十三:“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四:“失得也;小疵也;补过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五:“爻者,言乎变者也”与“贵贱者存乎位”关系的辨

 

初读之二十六:“彖者,言乎象者也”与“齐小大者存乎卦”关系的

 

初读之二十七:“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与“辨吉凶者存乎辞”关

 

初读之二十八:“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与“忧悔吝者存乎介”

 

初读之二十九:“无咎者,善补过也”与“震无咎者存乎悔”关系的

 

初读之三十:“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的

初读之三十一:《系辞上传》第三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三十二:“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三:何以“知幽明”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四:何以“知死生”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五:何以“知鬼神”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六:何以“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七:“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八:“旁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九:“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的辨

 

初读之四十二:《系辞上传》第四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四十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四:“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五:“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六:“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七:“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四十八:“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四十九:“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五十:“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一:“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二:“占”、“事”、“神”的含义及其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三:《系辞上传》第五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五十四: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上)

 

初读之五十五: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中)

 

初读之五十六: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下)

 

初读之五十七:《系辞上传》第六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五十八:“《易》其至矣乎”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九:“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的辩析

初读之六十一:“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二:“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三:《系辞上传》第七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六十四:静态的象。

 

初读之六十五:动态的爻

 

初读之六十六:敬慎的心

 

初读之六十七:谋定的行

 

初读之六十八:中孚卦九二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六十九:孔子对中孚卦九二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同人卦九五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一:孔子对同人卦九五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二:大过卦初六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三:孔子对大过卦初六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四:谦卦九三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五:孔子对谦卦九三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六:乾卦上九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七:孔子对乾卦上九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八:节卦初九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九:孔子对节卦初九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八十:解卦六三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八十一:孔子对解卦六三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八十二:《系辞上传》第八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八十三:天地之数的由来

 

初读之八十四:爻卦之数的由来(上)

 

初读之八十五:爻卦之数的由来(下)

 

初读之八十六:数显德行可佑神

 

初读之八十七:《系辞上传》第九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八十八: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初读之八十九:至精知来物

 

初读之九十:参伍以变之蕴义

初读之九十一:错综其数之内涵

 

初读之九十二:至变乃《易》之髓

 

初读之九十三: 至神在寂应

 

初读之九十四:《易》之特色: 极深、研几、唯神也。

 

初读之九十五:《系辞上传》第十章古义另译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