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少数散居在该县以东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地区。
塔吉克族主要聚居的塔什库尔干,地处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东部。境内群山耸立,南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北有海拔7546米的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终年积雪,冰川高悬,险峻奇丽,仪态万千。雪岭冰峰之下的河流两岸谷地,既有连绵成片的草原,也有可供稼穑的土地。自强不息的塔吉克人民就生活在这里。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
在塔吉克古老的传说中,鹰是英雄的象征。牧民们最喜欢吹的是用鹰翅骨做的短笛“那艺”。最出色的舞姿以模拟雄鹰翱翔为特色。塔吉克族还以善骑着称。刁羊、“挂波齐”(马球)等马上游戏竞技,都是塔吉克人最喜爱的群众体育、娱乐活动。
塔吉克族可上溯到公元前10世纪前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东部使用乐伊朗语的一些部落就已经是祖国西陲帕米尔高原这块土地上的主人。公元2-3世纪,在新疆塔什库尔干一带出现了盘陀国,其国人是中国塔吉克族人的远祖。塔吉克族人在这一地区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小村落,到17世纪后帕米尔西部和南部的许多塔吉克族人也迁来,成为中国的塔吉克族人。“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是“王冠”的意思。过去塔吉克族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数千年来,塔吉克人不断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创造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历史与文明。
塔吉克族的传统节日
巴罗提节
巴罗提节又称灯节,巴罗提即“三月”之意,故而得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吉克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回历三月头两天举行,节期两天。
第一天,家家用一种名为“卡乌日”的草裹上棉花,涂上酥油做成火把。节日傍晚,全家人依次呼名,每人点燃一根“卡乌日”,做完祈祷,便围坐在“卡乌日”四周吃晚饭。人夜,每家都用长杆扎一个大“卡乌日”,插在房顶上,以召吉祥。在“卡乌日”的照耀下,村村烛火通明,男女老少欢歌嬉戏,彻夜不眠。
第二天,各家由家长带领,拿着自制的酥油灯,酥油馕和熟羊肉等供品,来到袓坟祭祀扫墓。先在坟墓上点燃三、五盏酥油灯,并摆设供品,再在每个坟堆点燃一盏用麸皮、面粉、酥油搅拌而成的“依德”招魂灯,然后跪在坟前默默祈祷,祈祷完毕,同来祭祖的亲友互相交换祭祀食品,并跪在坟墓旁共同享用。
奇地前笛尔节
奇地前笛尔节是塔吉克族人最重视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多在三月举行。届时家家户户清除尘土,并向牛身上挥撒白粉,以示人畜两旺。同时,全家还身着新装,走亲访友,拜年庆贺。
肖公巴哈尔节
塔吉克语的意思是“迎春”,又叫“诺鲁孜节”。节日前,塔吉克族人民都要将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意思是要将一冬天所积的污垢都清除干净。然后在屋里的墙上画一些花纹,上面撒上面粉表示祝福。节日当天早晨,家里的男孩子牵毛驴或牛在屋子里转一圈,主人给毛驴喂块馕,在它的背上撒些面粉,然后,把驴牵到屋外,把屋外的东西搬回家里。跟着,大伙推选的“肖工”带领大家去各家各户拜年。大伙每到一家,便道“恭贺新年”,主人回答,“但愿如此”。接着将事先准备好的面粉洒在“肖工”和来拜年的人们肩上,之后盛情款待来客。按照习俗,肖工把馕切成块,念一句“比斯米拉”(以真主的名义),并吃一口,然后大伙一块进食。此外,各家还要用面粉做成牛、羊、马和犁,喂给牲畜吃。各村还要举行赛马,刁羊、歌舞活动。节期通常为两天。
肉孜节
“肉孜”是波斯语,意为“斋戒”,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穆斯林对此节的称呼,其它地方的穆斯林称此节为“开斋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等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宗教节日,每年伊斯兰教历九月举行。此前一个月的时间,是穆斯林们的斋月,人们按照伊斯兰教规白天封斋,只在日出前星出后进餐,而且绝不沾荤腥。待一个月满后,即是肉孜节。是日,成年男子要去清真寺会礼,寺内拱门上乐师高坐,吹着唢呐击着手鼓,人们穿戴一新,互相登门贺拜,馈赠礼品,节日期间除了相互拜年外,还要举行叼羊、赛马、摔跤、歌舞等娱乐活动。
古尔邦节
“古尔邦”是阿拉伯语,意为“献牲”,故“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在肉孜节后的七十天举行。节前,塔吉克人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内墙边撒一些白面粉,还要准备各种各样得节日食物。节日当天早晨,塔吉克族的成年男子都要用清清的山泉水沐浴,然后穿上节日盛装,参加一年一度的盛大“会礼”,并相互拜节。节日期间,家境稍好一点的家庭,都要宰一只羊,有的还宰牛、宰骆驼,招待前来拜节的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
兹完尔节
兹完尔节是塔吉克语,即引水修渠,故又称修渠引水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吉克族传统农事节日。节期不固定。多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下旬举行。到时,全村不分彼此,集合起来整修水渠。节日里,每家都要烤制比平常大一倍的馕,并要打开天窗,让阳光照人室内,意在驱走严冬。
塔吉克族的风俗习惯
塔吉克族日常生活习俗
塔吉克族重礼节,热情好客。对来访的宾客或要求投宿的过路人,不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欢迎,竭诚款待。通常是要选一只肥美的羊羔呈送到客人面前,若客人满意,才牵出去宰杀、烹煮。用餐时,主人先敬客人一碗羊肉汤,再端上大盘的“手扒羊肉”。客人若先从盘中取一块献给忙碌的女主人,主人将更加高兴。接着,主人要先将羊头献给席间最尊贵的客人,待客人割下一块肉时,再把夹着羊尾油的羊肝分别献给各位客人,以示敬重。之后,大家开始蘸盐水吃肉。为增添席间的欢乐气氛,青年人要竞相比赛折羊骨,即用双手握住油滑的羊腿骨轮流用力折。这是技巧和力气的较量,折断者受到大家热烈地称赞。晚上,在主人的热情招呼下,睡在温馨的房间里,别有一番异乡情趣。
塔吉克族民风淳朴、敦厚,社会道德高尚,凡到过塔什库尔干的人,都会为这里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族和睦,社会安定而惊叹不已。在当今社会,它确实堪称一奇!
塔吉克族的婚俗
塔吉克族的婚姻制度,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通常是在本民族内选择配偶,不与其他民族的人能婚,尤其是女的不允许嫁给其他民族,男子则可以娶其他民族的妇女为妻。塔吉克族人曾经盛行近亲结婚,至今仍占有一定比例。配偶双方的年龄一般是男大女小。在塔吉克族人中,为子女完婚被视为父母神圣的职责,而离婚、休妻、离开丈夫都是羞耻的,所以塔吉克族夫妻大部分都能白头偕老。
塔吉克族传统的家庭形式是家长制的大家庭。父亲在世时,儿子们很少分家出去单过,否则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责备。不少家庭三世内堂,有的甚至四世同堂。长期以来,塔吉克族人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从事牧业、农业生产,是一促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其传统的大家庭里,实行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庭中特别提倡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夫妻间互相忠诚,兄弟友爱等。
塔吉克族的食俗
塔吉克族饮食的内容和制作方法反映了他们的经济状况、生活需要和民族特点。牧区的饮食以奶制品、面食和肉为主;农业区则以面食为主,奶和肉食为辅。面食主要是用小麦、大麦、玉米、豆子等面做成的??。他们的饮食品种较多,具有特色的食物有:奶粥、奶面片、奶面糊、酥油面糊、酥油奶糊、酥油青稞??、酥油浇??、抓肉、抓饭、奶酪、奶干、奶茶等很多。
塔吉克族的居住
在塔吉克族的村庄里,大都是正方平顶、木石结构的房屋。墙壁多用石块、草皮砌成,厚而结实。顶部架树枝,抹上拌有麦草秸的泥土。门向东开,一般靠近墙角。顶部中央开天窗,通风透光。在院墙以内最大的住屋称为“赛然衣”,另有牲畜棚圈和厨房,有的还有客房和库房。由于高原多风雪,室内虽比较宽敞,但较低矮,四周筑土炕,长辈、客人和晚辈分侧而居,土炕上铺毛毡以供坐卧。炉灶在大门对侧,灶后另有小间储藏室,存放油、肉、干果和粮食。牧民夏季上山放牧,多住毡房,或在牧场筑土屋。
塔吉克族的服饰
男穿套头白衬衫。领口、胸前、衽边等处绣花边。扎腰带着长裤,裤脚两侧开衩。冷天外加无领、对襟、无扣长外衣或对襟皮、棉大氅。戴黑绒面羔皮圆帽,帽上绣数道花边,平时将帽沿卷起,风雪天放下。
女青年外着对襟、无领、长过膝部的长衫,衽边、下摆、袖口等处均绣花边,背后绣一饼图案;如今穿连衣裙。
已婚妇女系后身彩色围腰。女帽有夹、棉之分。夹帽多平顶、红丝绒圆帽,帽沿绣花,额前缀一排银链。棉帽亦平顶,上挑绣各种几何图案,帽后有垂帘与耳扇御寒。妇女均披大头巾,少女戴黄巾,新娘披红巾,一般用白巾,忌用黑色;喜戴耳环、项链及圆形银胸饰等。男女都穿绣花毡袜和用野公羊皮和□牛制作的尖头软底靴。
塔吉克族的丧葬
丧葬依照伊斯兰教规先“净体”,再裹以白布,盖上死者的衣服,但头部和脚部都要露在外面,表示全部平安。守灵之夜和殡葬之日,亲友和同村人都要来吊唁,但是女子不能接近葬地。按照传统习俗,客死异乡者,遗体必须运回安葬。
塔吉克族的禁忌
塔吉克族的饮食方面有一些禁忌。禁食没有经过宰杀而死亡的动物,禁食猪、马、驴、熊、狼、狐、狗、猫、兔和旱獭等动物的肉,以及一切动物的血。
珍惜粮食、食盐他们对粮食和食盐特别珍惜,对用脚踩食盐和食品的人,被认为是罪人。见到盐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拣起来放在高处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
爱惜牲畜他们对牲畜特别爱惜,禁止用脚踢或棒打羊、牛等牲畜,不得骑马穿过羊群或接近羊圈,并忌讳羊在产羔时去观看。每逢星期三、星期日不出售牲畜,这两日也不偿还别人的债务,所以这两天他们也不去讨债,别人也不来买畜或还债。
忌讳骑到门口下马如果骑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门口下马,更忌讳快马到门口下马,这意味着报丧或有其他什么不吉利的消息。应慢步绕到毡房后面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