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 > 姓氏起源 > 靖姓的来源_靖姓起源_靖姓的来历

靖姓的来源_靖姓起源_靖姓的来历

栏目:姓氏起源 时间:2019-04-29 02:07:23 阅读:221
 
靖姓的来源_靖姓起源_靖姓的来历


靖姓的来源_靖姓起源_靖姓的来历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王朝公族单靖公之后,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据《广韵·静》、《通志·氏族略》等史籍记载:“靖氏,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一云,齐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后。”单靖公,为西周王朝中的著名贤哲,甚受诸侯国人的敬重。例如,据典籍《国语·周语》中记载:“晋羊舌肸聘于周,发币于大夫及单靖公。靖公享之,俭而敬,宾礼赠饯,视其上而从之,燕无私,送不过郊,语说<昊天有成命>。单之老送叔向,叔向告之曰:‘异哉!吾闻之曰:一姓不再兴。今周其兴乎!其有单子也。昔史佚有言曰:且其语说<昊天有成命>,<颂>之盛德也。其诗曰:其类维何?室家之壸。君子万年,永锡祚胤。’类也者,不忝前哲之谓也。壸也者,广裕民人之谓也。万年也者,令闻不忘之谓也。胤也者,子孙蕃育之谓也。单子朝夕不忘成王之德,可谓不忝前哲矣。膺保明德,以佐王室,可谓广裕民人矣。若能类善物,以混厚民人者,必有章誉蕃育之祚,则单子必当之矣。单若有阙,必兹君之子孙实续之,不出于他矣。”叔向论单靖公一节文字颇长,而结构极为严整:以“昔史佚有言曰”、“且其语说《昊天有成命》”、“《诗》曰”,引了三段议论,每段议论结构又完全一致。显然,叔向本要论单靖公,却先引其《大雅·既醉》四句,且随文而释,罩向了单靖公之德。叔向对单靖公引用的诗句逐字逐句作了解释,以解周有单靖公,有文王、武王之志,周必兴盛。后来叔向对其诗句的解释,还被汉朝时期著名文豪毛亨所采用。
单靖公逝世后,东周王朝赐其谥号为“靖”,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其谥号为姓氏者,称靖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
 
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陈厉公之子敬仲之后靖郭君,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春秋时期,陈敬仲逃到齐国之后,齐桓公安置了他,并赐其田地居邑,他指田为姓,以谢齐公。数代之后,田氏族人“以田代姜”,把持了齐国,史称齐田氏之族。靖郭君,即田婴,是齐威王之子,封于薛地。他喜欢养士,门下有众多门客,在战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是一个重要人物。他在著名典籍《战国策》中有记载:“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夫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用白话解释,就是:
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这样会引起齐国君王的猜疑,于是有不少门客去谏阻他。田婴一意孤行,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有个门客请求谒见田婴,他保证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要是多一个字,愿意领受烹杀之刑。”田婴感到好奇,便接见了他。那门客快步走到田婴跟前,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田婴莫名其妙,赶忙问:“先生还有要说的话吧?”门客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田婴说:“不碍事的,先生请讲!”那门客这才回答道:“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钓钩都对它无能为力。但一旦大鱼因为得意忘形而离开了水,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以此相比,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水’。如果您永远拥有齐国,要薛城有什么用呢?但您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城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作用呢?”田婴恍然大悟,称赞说:“对。”于是停止了筑城之事。靖郭君田婴的后裔子孙中,有孟尝君,还有以其谥号“靖郭”为姓氏者,称靖郭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靖氏、郭氏。另外,在清朝初年,有一支陈敬仲的敬氏后裔在清朝初期,因不满清朝的统治,将敬氏改为静氏,“静”字从右往左念为“争-青”,意在征伐清朝之意。而又有一支敬氏族人则在清朝初期,为取悦满清王朝,改姓为靖氏,“靖”字从左往右念为“立-青”,意在拥立清朝之意。两支敬氏族人因政治立场的不同而彻底分道扬镳,故现在出自敬氏的有静氏和靖氏两个姓氏,却都源于陈氏。
注:另有一说,在清朝初期山东有兄弟两人,一人精文,一人通武。习文者被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大帝)赐静氏,习武者则被赐靖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满族,出自古女真族景佳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满族景佳氏,亦称靖佳氏,满语为Ginggiya Hala,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后改汉字单姓为靖氏、景氏。迄今为止,《红楼梦》已经发现的脂批抄本共有十二种,其中甲戌(公元1754年)本、己卯(公元1759年)本、庚辰(公元1760年)本、有正(戚序)本和脂稿本等五种已有影印本行世;甲辰(公元1784年)本、蒙府本、南图本、吴(晓铃)藏本和郑(振铎)藏本等五种均保存在国内。脂亚本虽流落国外,但有翔实的记录文字可以稽考;唯独在南京靖家发现的靖本犹如昙花一现,旋即迷失,至今还是有名无实,成为红学史上又一个未解之谜。“靖藏本”当年的藏书人叫靖应鹍,为满洲旗人,祖籍辽阳。靖氏祖先于清初入关,清乾、嘉时期从北京迁到扬州,后来家境败落,清末又从扬州迁到南京。靖本《红楼梦》在靖家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然而几代人当时不懂得书的价值,从来没有重视过它。
1959年夏天,毛国瑶在靖家阁楼上发现了这本《红楼梦》,借阅并摘抄了150条批语。几个月之后,他就将抄本还给靖家了。1964年的一天,毛国瑶看见《文学评论》俞平伯的文章,便致函俞平伯,告以“靖藏本”情况。俞平伯兴奋异常,便去信靖应鹍之子靖宽荣求见其书,毛国瑶亦去靖家询问这部《红楼梦》抄本,却已经找不到了。由此可知,其抄本的失落时间大概在特定情况下的1959~1964年之间。
 
 
迁徙分布
靖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五百七十六位,以襄阳、辽阳为郡望。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靖氏后裔主要分布于陕、甘、豫等地。今山东省的临沭县、枣庄市靖庄、济南市、章丘市,黑龙江省的鸡西市、海伦市,湖北省的襄樊市双沟镇张家集镇东何营、梁咀,河南省的郑州市、唐河县靖店、荥阳市、许昌市长葛县西刘村,天津市的宝坻区,河北省的沧州市盐山县、定州市、保定市、邯郸市,江苏省的南京市明远里、徐州市,福建省的厦门市,安徽省的桐柏县,台湾省的台南市、莲花县等地,均有靖氏族人分布。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