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高新科技的强大作用力推动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之时,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却正在陷入一个新的尴尬━━给他们的新产品取个能够注册商标的“芳名”越来越难了。
对於任何公司的决策者来说,给新产品命名都是一个相当重大的决策。这个商标是否朗朗上口、留下的印像是否深刻,往往与一个产品乃至公司的命运息息相关。但令决策者们苦恼的是:尽管新公司、新产品的数目空前膨胀,字母表上的成员却一个未增,能够排列组合的依然只有那可怜的26个字母。“芳名”难觅使得不少高科技公司将求助的目光投向费用高昂的命名咨询机构,但有时就连他们都会觉得多少有点束手无策,“从字母表中任选几个字母,我敢保证某个地方的某个人一定已在使用这个商标。”
现在能接得下这个“烫山芋”的,只剩“专业命名公司”一族了。尽管一个“芳名”的行情已涨到25000美元到10万美元不等,但取的程序却一噗都没有缩短,通常要3到4个月才能完工。咨询人员在同客户一起搜肚刮肠寻找美名之馀,还得经受“商标数据库”和专业律师的双重考验。即便在数据库中没有演绎“真假李逵”的故事,律师通常也会将90%的备选名称踢出门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细究这一状况的根由,竟有不少矛头直接指向了美国国会。原来,美国国会曾於1989年修订1946年制定的《商标法》,允许企业注册他们在未来3年中才会使用的商标。这次“松绑”直接导致了一场抢注商标的风潮,全美有效商标从1989年的39000种跃升到今天的134000种。与此同时,原本惯用数字为名的科技产品也开始另辟蹊径,英特尔公司的芯片从当初的386、486演变成今天的“奔腾”,也使科技商标的需要更加旺盛。
科技市场“全球化”显然是“芳名”难觅的又一不容忽视的因素。随着科技产品的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展,她们的“芳名”往往需要多种语言环境中散发魅力,这使高科技公司在注册商标时不得不将各国的文化差异也考虑在内,否则便有可能造成难以弭补的损失。现行商标法的有效区域显然也无法满足经济全球化的需求━━每到一个新的国度都是将自己的商标重新注册一次,这不仅使企业疲於奔命,往往还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相比之下,在命名同时寻找一个与该商标匹配的因特网网址是令众家公司最为头痛的事情,相对有限的域名数目让不少高科技企业吃尽了苦头。眼下登记在案的200多万域名中,有许多是专门倒卖域名的“阴谋家”抢注的,他们大发横财之时,正是一些公司强咽“万金一掷为芳名”的苦果之际。
无论如何,“芳名”总归有觅处,但拥有一个动人的名字仅仅是成功的开始。只有那些精於市场营销的公司才真正能知道一个成功的商标背後到底蕴涵着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