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字的五行属什么,跪字有几划,跪字的含义
跪字的五行属木,跪五行木的能力为(满能力为100分)
跪字的总笔画数为:13
拼音:guì
跪为动词,跪,《释名》云:“跪,危也,两膝隐地体危阢也。”即两膝着席,上体耸直之坐法。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危声。本义:屈膝,单膝或双膝着地,臀部抬起,伸直腰股)
(2) 同本义 [kneel]
跪,拜也。从足危声。去委切。——东汉·许慎《说文》
跪,两膝拄地所以拜也。——《说文通训定声》
仲宣跪而称曰。——《文选·谢庄·月赋》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战国策·魏策》
遥望老子杖藜而来,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跪拜啼泣。——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授立不跪;长跪,半跪;跪拜;跪射;跪下祈祷;跪香拜佛(为长辈祈福寿的一种拜佛仪式)
(4) 指足
门者刖跪。——《韩非子·内储说下》
(5) 又如:蟹六跪(螃蟹六支脚)
(6)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说:“跪,《释名》云:“跪,危也,两膝隐地体危阢也。”即两膝着席,上体耸直之坐法。唯《说文》云:“拜也,从足危声。”段玉裁疑之,谓“所以为拜也”。究不知谁是?又《说文》跪之外,有“跽”字,各书皆作“长跪也”。段氏特改为“长跽也”。《史记·范雎列传》“范雎入秦见秦王”之条:“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耶?”’《索隐》:“跽其纪反,跽者长跪,两膝枝地。”盖为段氏所本。“跪”与“跽”,同为两膝着地,或病,立尻耸体,唯“跪”则“首至手”,系拜之形,“跽”盖不为拜,解为“长跽”,恐即为此。观范雎与秦王问答之后,“范雎拜,秦王亦拜”,已可知之。“跪”与“跽”之意义,本有区别,然作同义用之,亦复不少。
宋朝以前有跪,但古人‘席地而坐’,就是跪坐,又叫正坐,这是一种双膝着地的坐姿。从先秦到五代,跪都是一种坐礼,对坐时表示感激、敬意,行跪礼,如站立时行揖礼。
但那时相互叩拜是对等的,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君王与百官也平等,都采用跪坐姿势见面,只分主次、并不分高下。除非祭拜天地祖宗,才是单方面的拜叩,那也是因为,天地和死人是无法还礼的。
到了宋朝,高腿坐具凳子椅子,彻底取代了矮腿坐具,正坐废弃,作为正坐的副产品‘跪礼’,也变了味道,使相互叩拜的礼节出现了不对称。坐者高高在上,跪者五体投地,俯于坐者脚下。在宋朝人看来,这充满了屈辱的意味。除了拜祭祖先、天地,只有投降、认罪的时候才会用。
什么人才跪?奴隶和罪犯!对于普通人,天地君亲师,只用跪到第二位,就是见了君主……宋朝人亲切的称为‘官家’……也是只需要作揖即可。后面的亲与师更不用说……
至于中国人什么时候有了跪下礼呢?要诚挚感谢,蒙元那位耶律楚材的发明。蒙古人原本尊卑观念比较淡薄,这位天才的耶律大哥,决定用跪礼来修正这一点。窝阔台登基,他对察合台说:“你虽然是大汗的哥哥,但是从地位上讲,你是臣子,应当对大汗行跪拜礼。你带头下跪了,就没有人敢不拜。”于是,察合台就率领蒙古各部向大汗窝阔台行双膝跪拜大礼。从此,跪拜在蒙元一发而不可收,从中国原本最庄重的谢礼变成见面礼,越跪越多,动辄便跪,见到级别高一点的就要跪,跪软了膝盖,跪断了风骨、跪软了气节……
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跪礼的滥觞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