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 > 风水知识 > 墓地风水对后人的影响

墓地风水对后人的影响

栏目:风水知识 时间:2019-08-08 10:38:46 阅读:209

古人特别讲究有一个好的墓地才能给后人带来福音,所以盗墓都在寻找好的风水位置,就能找到古墓,古人说,人死如灯灭。本来人死了就意味着生命的消亡,烧成灰化成泥最后什么都没有了,这只是我们看到的现象,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下面这篇文章为你详细介绍,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风水开运,墓地风水,盗墓笔记

墓地风水对后人的影响

 

  人死了他的气场却不会消失,依然充满在一定的空间,仍在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活着亲人。从广义上讲,越是血缘关系亲近的人,这种影响越大,这是因为祖先与后人的遗传基因十分的相近,有极大的共性,所以很容易从气场上影响到子孙。

  人是有灵性的,对一个活着的人来说,他的气场会游移不定,气随身走,场从意愿。人死以后生命终止,对气场就再也不能左右了,这气场也就变成了物场。物场是静止的气场,也就是死气。然而日月星辰宇宙万物却是生息不止的,所谓的墓葬风水就是选择一个生息不止的气场所在,让死气变成生气。

  晋代大风水家郭璞在《葬书》中曰:“气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乘生气的理论,是风水的中心主题。生气,指流走于土中,具有致福生旺人的一种能量。生气能够调和阴阳、生发万物,住宅得之,生人则平安多福;墓穴接之,墓主子孙则兴旺富贵。风水学归根结底在于叫人识别运用生气为人类造福。《葬书》曰:“夫阴阳之气噫为风,升为云,斗为雷,降为雨,行平地中而为生气”。生气是阴阳二气轮回周期中的一个环节,阴阳之气运行不息,不断变换成风、云、雷、雨及生气等表象。“五行之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当生气露出地面,升入空中,就变为风,风被吹散荡尽,因而无法利用,故为了将生气聚止于某地,有必要防止生气荡散。只有环绕吉地的层层山峦才能遮挡住风,只有缓缓的流水和湖泊等才能聚集生气。这就是吉地之所以通常是为群山所环抱、流水环绕、主流支流交汇处的河漫滩及阶地并且人们在其上选址建城、建村、建宅的原因。

  墓地风水之说实际上就是取势,所谓势是指日月星辰、天地山川、积凸积水、林蔬木石等所构成的气场组合。日月星辰是大势,总纲方位朝向。天地山川构成中势,承接天地乾坤。近山近水构成小势,导入亡灵气场,如此周始循环,让死气化为生气,方可荫及子孙。风水师往往以罗盘勘向,意即取大势,然则星斗转移,气场也会因时而变,故依据入墓时辰不同应有所变化。

  墓地选址之要在利于聚气。人死后气失其本,风吹易散,故首忌风漏之地。由此,凡环抱之势皆利于聚气。

  墓地风水讲究大自然的格局配合,讲究乘龙之气,以龙行气脉的聚集点为穴,配得全局之势,朝案以及山水之护栏而得天地之灵气。所谓乘龙之气就是生气,因为龙为灵动之物,意即生气。龙山向水之配合绝妙,合天时,合地运,合山水而方能做出荫子之阴宅。

  墓地的气有风吹就散失,遇上界水就止步。古代人聚集气使它不散失,用界水限制它不再运行,所以把它叫做风水。风水的法则,得水最好,能藏风是第二个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即使是盛大的气运行还有它的余气止息,虽然零散但深气也有聚集的地方。经书说:水流在土外,叫外气。外气横行成为界水,土内的生气自然止聚,说的正是这个意思。经书又说:浅深得乘,风水自成。士为生气之母,有土才有气。气是水之母,有气才有水。所以藏在干涸燥热的地方的气要浅,藏在平坦地带的气要深。

  《葬经曰》“金玉非宝,石棺非坚.若求厚葬,择地为先”,一个人命运的好坏有三大因素;第一;祖坟风水;第二:阳宅风水;第三:人的生辰八字,祖坟和住宅得地利,就会心想事成、没有地利就会事与愿违,阴宅荫益,子孙后代。

  墓地的选择: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葬地,山管人丁水管财。水是龙之血脉,砂水交汇,阴阳交合,水是非常重要的。

  出水口:出水口最好是弯环屈曲迂回深聚,要有罗星,游鱼,北辰,华表,捍门,龟蛇,狮象等兽星,关拦重叠守护水最吉。

  水法有很多,有三合水法,九星水法,十二支水法,有离乾艮兑卦水则吉,坎坤震巽卦见水则凶的过路阴阳水法等等.这就说明穴位放水的重要性,龙真穴正居水处才是富贵地。

  风水一说都是依从聚气的原则去展开的,很多风水师都是依据前人的教授的法则去记,无法领会其精髓。比如左青龙右白虎之类谁都会挂在嘴上说,至于真的是与不是。全凭风水师的一张嘴。有的人说某处环境好、风景好就认为风水也好,适合入葬。其实有的地方风景好是满足了活人的意愿,作为阴宅就未必合适。

  大家都知道地势影响了风水,有山有水当然最好,无山又无水也不能说就没有好的风水。墓地不一定要选在高山上,也不是越高大的山风水越好。高山大河的存在它本身不一定就是好风水,也许真正的好风水是在它的百里之外处!


------分隔线--------